恒星形成速率,也许可以推测早期太阳系情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2-12 16:24:42  阅读:2821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田海蓉

我们对宇宙的研究通常都来自于我们观测到的各类电磁波的情况。通过千差万别的形态,规律逐渐的摸索出期间规律。所以小编认为,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不过的对电磁波的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最近有科学家通过对某个频段的恒星发射的电磁波进行研究,他们可以测算出恒星的形成速率。那么是不是通过同样的规律测算出太阳的情况呢?是不是可以知道太阳系早期的情况呢?其实小编想知道的是在某些恒星环境下,对生命的产生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也许我想多了。不过科学需要刨根问底的态度。

西班牙科学家研究称,通过测量1-10千兆赫射电频率范围的恒星放射物质,可以精确测量星系中恒星形成速率。

据物理学网站报道,目前,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IAC)一支研究小组发现,通过测量1-10千兆赫射电频率范围的恒星放射物质,能够提供一种精确测量星系中恒星形成速度的方法。

我们在宇宙中看到源自恒星的光线差不多所有都形成于星际介质中的密集气体云,恒星形成速率(SFR)依赖于星系气体储量和星际介质实际状况,它们随着恒星进化而发生变化。测量恒星形成速率因此成为理解星系形成和进化的关键因素。

迄今为止,不同波长的各种观测可用于计算恒星形成速率,每一种观测都具有优缺点,最常用的是恒星形成速率追踪器,可见光和紫外线释放将被星际尘埃部分吸收,期间结合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喷射物,其中包括:红外线喷射物,它将有助于纠正灰尘吸收。然而使用这些追踪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为其它来源和机制并不涉及到超大质量恒星形成产生的干涉和混乱。

目前,项目研究负责人、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天体物理学家法蒂玛-塔巴塔巴耶(Fatemeh Tabatabaei)详细分析了星系样本的光谱能量分布,并且能够首次测量1-10千兆赫射电频率的能量释放,这将用于分析恒星形成速率。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显示1-10千兆赫射电释放是理想的恒星形成追踪器,首先,在该频率范围星际尘埃不会减弱或者吸收辐射;其次,在恒星形成的几个阶段中,它是超大质量恒星的释放物质,从年轻恒星天体至电离气体区域和超新星残骸;最后,该方法不需要结合其它追踪器。结合以上因素,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比传统恒星追踪器更精确地计算出超大质量恒星的形成速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